基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年高考全国1
TUhjnbcbe - 2021/4/15 17:13:00

一、试卷内容、结构及特点

(一)试卷考查知识点、难点、易错点、能力及难度

1.选择题

2.非选择题

(二)试卷内容在各本模块中的分布

1.年考试内容的分布

从下图可以看出,这次考试三本必修教材分值分布比较平均。

2.-高考生物各模块分值分布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三年来三本必修模块所占的分值相对来讲虽然有起伏,但是有一点规律,上一年所占分值少一点,下一年就会多一些。

二、试卷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评价

1.教育部考试中心: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能力考查助推素质教育发展

年高考生物科学设计试题,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生物学科育人功能,促进树立生态文明观和健康生活观。试题展现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倡导学以致用;重视主干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多方位考查,着眼学生长远发展。用好高考“指挥棒”,积极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实验操作、科学语言表达等能力,助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中国考试)

2.生物科评卷副组长-高峰教授

年生物试题注重发挥生物学科的育人功能,有助于考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健康生活观,强调对考生主干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多方位考查,体现了高考在坚持立德树人,注重能力考查,助推素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试卷总体难度适中,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没有出现偏、难、怪题。
  
  
  
  
  
  
  (广东教育)

3.我的看法

年生物卷整体难度不大,与年相比,选择题难度增加而非选择题难度下降,选择题没有出现像以前那种单纯考记忆的题目,而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才能最终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如选择题的第2、4、5、6,而且这次考试,6道选择题全部是选“错误”或“不合理”的,会不会代表一种信息呢?非选择题也没有去年29题那样的题目,学生考完出来普遍反映可以接受。

在一向的重视主干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和实验探究能力之外,更加注重对综合运用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的考查。

(1)试卷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代谢、遗传定律、遗传的分子组成、生物活动的调节、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功能、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基因工程等,对考生来讲都是常练、常做常规考查的重点内容。

(2)重视能力考查,重点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与科学(理科)思维,尤其是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①知识考查注重学科内综合,兼顾模块之间均衡,试题在突出对生物学主干知识的考查的同时,注重学科内综合考查,如第1、2、6题和37题。

②重视课本知识的迁移和拓展,整体试题始终体现了对课本主干知识之间联系的考查,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储备与思维容量,真正体现了对考生学科素养的考查,如第2题、29题。

③题目注重结合学科背景材料,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如第题4、30、32题。

(二)非选择题具体分析

1.29题分析与启示

(1)试题解析:所属知识块:必修3“生态”(种群群落)

(2)我估计及与学生交流加上评卷场上得到的考生的易错点:

①第(2)小题,对“收割理论”陌生(书上课文中是小字,易忽略),随意作答;对“使.....增加方式”的“方式”无从界定;对4分的满分估算不足(出现少答漏答)。

②第(3)小题,对第1空的“过程”的理解与作答,答不到位,如只答至“光合作用”,同样对第2空的“通过.....获得”也答不到位,如只答至“***的有机物”。

(3)应对方法:

①充分运用语文能力去理解空格前后的文字含义,思考与之相关的生物学知识,选取脑海中储备的知识库中的对应点,组织语言作答。

②大致估算每空的分值,作答时能够覆盖足採分点,少答漏答就非常可惜了。

③纵观全国卷的非选择题,赋分极少是满分1分的,所以一般至少答2-3个点为宜。

(4)近3年试题分析(全国卷)比较

分析结果

近3年全国Ⅰ卷,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力度不大,年没考,年只有1道选择题,却有非选择题(10分,4个空),这10分的分量就比30题(9分,5个空)、31题(8分,4个空)突显重要。

再看近3年全国Ⅱ、Ⅲ卷,也是以上的规律,这对我们接下来的备考是一种启示。

2.30题分析与启示

(1)试题解析:所属知识块:必修1:细胞代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2)我估计及与学生交流得到的考生答题情况:

①第(1)题较容易,估计得分率比较高,第(2)小题的第2空的得分难度较高。一在于学生对“下降幅度”一词的正确理解;二在于如何用生物学的语言来表述数学模型的变化。种植密度过大,个体受光面积减小。甲植物在强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大于乙植物,而低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甚至可能小于乙植物,所以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更大。

②第(3)题,“林下”即表示光照强度较低的环境。但“林下”光照强度的值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模糊的:是小于a就是弱光照,还是两曲线交点的左侧才算弱光照呢?网上资料的解析也只是比较两曲线的光补偿点,但这种解释难以让学生理解。而很多学生未必考虑到生长环境中光照变化周期的问题。正常生长环境中存在昼夜变化。本题应该比较两种植物在低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以及黑暗中的呼吸速率。乙植物在弱光照条件更容易积累有机物,且在黑暗环境中消耗速率也较小。从而得出结论:长期在阴暗环境生长的植物,乙植物每天(昼夜)积累的有机物比甲植物多的可能性更大。

③第(4)题,应考虑中午时间光照强度过大,叶片气孔关闭导致细胞中CO2供应不足。此小题常见于平时练习,得分率应该不低。

(3)近3年试题分析比较

据此可以看出这几年这一知识块的命题特点:细胞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物学的核心知识,这几年全国卷中重复性出现,符合“核心考点连年考查,适当兼顾知识的覆盖面”的特点,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


  题目设计上存在获取信息的能力的涉及图表曲线的分析题型,但更着眼于生产生活实际的情境的分析题型。今年的题目涉及合理密植、林下种植等实际情境,强调生物学在解决生活生产上遇到问题的重大作用。


  这几年来,细胞代谢的题目的总体难度都不高,阅读量下降,题目分值占8~9分。相关题目是实验类型题,但总体难度也不算大。题目中不存在复杂的数据分析和计算,符合“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

3.31题分析与启示

(1)试题解析:所属知识块:必修3“生理”(实验分析)

(2)我估计及与学生交流得到的考生的易错点

①第(1)小题部分考生误认为是自身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注射垂体提取液,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还有学生回答指向不明确(不具体),难以界定抗利尿激素是来自外源的还是自身分泌的。如:垂体能够释放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

②第(2)小题第1小问不少考生误认为肾小管腔内液体属于细胞外液,导致分析、推理有误,将增加写成减少;第2小问中表述不具体、不精准,将葡萄糖写成还原性糖。此处,出现的尿糖定性实验,这是人教版教材没有,但考纲和考试说明都有的一个考点。

③第(3)小题部分考生出现知识性错误,将下丘脑写成大脑皮层。

(3)近3年试题分析比较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每年必考,在其他由国家命题中心命题的高考题中也是如此。并且在设问上具有一定的规律:

这就启示我们在复习、选题上应当注意上述问题。

4.32题分析与启示

(1)试题解析:所属知识块:必修2遗传(遗传规律)考查伴性遗传、遗传规律的应用,主要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推理能力。

(2)我估计及与学生交流得到的考生的易错点:

①第(1)小题部分考生将无眼写成了有眼。判断依据的逻辑也很混乱:子代雄性:雌性=1:1,且有眼:无眼=1:1。没有将性别和性状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不能熟悉运用伴X染色体遗传规律来分析问题。

②第(2)小题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指向不清:若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显性性状;或者把结论当已知来进行分析:若无眼为显性性状,则子代中无眼:有眼=3:1;还有部分学生审题不细,题目要求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但答题时却只答有眼性状的显隐性。

③第(3)小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不能熟练、灵活地运用。

(3)近3年试题分析比较

为契合新课标,近年必修二的考查比例有较大的提高。再从近3年的出题风格来看,全国卷遗传题的考查也向综合方向发展,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思维或学生对遗传规律本质的理解;考查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要求学生的思维更加全面,书写、表达更加规范。

5.37题分析与启示

(1)试题解析:所属知识块: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考查微生物培养课题1(培养基的配置)。主要考查关于培养基的配置、要求,实验数据的处理。

(2)估计易错点:本题主要来源于课本,相对较容易,估计得分率比较高,会出错可能在数据处理方面,或文字描述方面不够规范。

(3)近三年试题分析比较

16年Ⅰ卷:微生物培养课题1

17年Ⅰ卷:微生物培养课题2

18年Ⅰ卷:微生物培养课题1(培养基的配置)

复习建议1:研读考纲,对比新旧考纲的内容,强化对重点模块,如微生物培养和分离、微生物发酵等内容的复习,给学生做的题或自己命的题都要紧紧围绕考纲要求。

建议2:紧扣教材,突出主干,强化对教材的研读,帮助学生对核心知识的记忆,原理的理解、操作流程掌握等;

建议3:挖掘和必修的知识联系点,命题时可适当补充,题目训练注意综合性,评讲试卷时做变式训练。

6.38题分析与启示

(1)试题解析:所属知识块: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基因工程

(2)易错估计:第(1)问,学生就很多不知道该答什么,这就是对基因工程的来龙去脉不清楚。而且赋分太大,很多同学只能答到一点。第(2)问第一空,学生答“感受态细胞法”的比较多,(仍可得分,估计得分率应该不低)第(3)问,学生必须结合必修一的酶的专一性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凝练的结论。(主要是存在审题方面的问题,觉得很难下手,不知道题目要表达什么,不会作答)

(3)近几年考点分析

综观这三年的题目,要求考生在高度凝练的知识点下对原理本质进行分析,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试题不仅考查了有关基因工程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且注重考查考生解释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进行初步探究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二、年备考策略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具有两不变的特点:语言表述题高分值的特点不变(根据新课程改革动向,表述题比例不会大副下降);突出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命题导向不变。我们要以“核心素养”为灵*引领教学活动。

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出台,将意味着不仅课程标准需要基于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学生的学业评价标准和高考考试标准同样需要围绕着核心素养来进行设计。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更应该充分挖掘教学材料中隐藏的学科核心素养素材,并将核心素养的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基础先行。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重视基础,永不过时。教材肉眼可见之处,无论正文部分,还是小字部分,旁栏相关信息、甚至课后拓展材料,都必须看(如今年29题“收割理论”,属于必修二P小字部分原话)。也就是说,认真阅读一遍教材(理解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了解拓展知识),比埋头刷十套难题更有意义。

2、规范作答。所谓规范,一方面是语言规范,另一方面是格式规范。最规范的语言就是教材原话;而规范的格式,主要是指实验题和表述题的答题规范。“规范”不只是让答案好看,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

3、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高考全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