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本文使用更严谨的名称:非洲猪瘟双基因缺失*株,简称双缺*。牧原及新希望在去年年底嘉兴养猪大会上也从未使用过疫苗*这个名称,使用的就是基因缺失*。
二,严格意义上来讲,双缺*≠双基因缺失疫苗,双缺*是双基因缺失疫苗在猪体内经过多次传代*性返强之后产生的。19年此疫苗也正是因为发现多次传代后会出现*力返强才未能通过转基因安全验证。但是很显然,这种疫苗在未通过转基因安全验证之前就被大规模的违规使用了。
三,双缺*来源于违规使用双基因缺失疫苗的养殖场,疫苗*性返强之后通过猪只、人员、车辆、粪污等途径传播到环境中,并且通过人员、车辆传播到其他养殖场中。由于19年违规使用双基因缺失疫苗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南方,因此南方环境中双缺*的浓度要远远高于北方。
四,19年三季度有些企业开始大规模违规使用双基因缺失疫苗,四季度开始出现大规模死亡和淘汰,病*随之大规模扩散,20年上半年开始双缺*开始大规模影响整个行业。现有的检测手段只能检测已知病*,也就是养殖企业在并不知道双缺*存在的时候不进行针对性检测是无法检出的,这就使得牧原这样的依靠先进的硬件和严密的检测进行防控的企业无法有效阻止双缺*传播进自己的养殖场。牧原也是在20年年下半年通过基因测序手段才知道自己个别场中感染的是双缺*。但是在清楚了解双缺*的存在后,入场就可以通过检测来阻断传播。
五,双缺**性弱于非瘟野*,传播能力与野*一样都较弱。由于*性较弱,因此其潜伏期更长,唾液中病*含量极低。双缺*往往在感染45天之后才表现出症状(野*潜伏期一般5-7天,最长15-20天),这就给拔牙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对于没有检测能力的中小规模场和散养户,他们拔牙一般是利用非瘟病*传播速度较慢,因此发现早期症状后及时进行采样送样检测机构检测,就能够有效的进行拔牙,但是双缺*由于潜伏期更长,表现出症状时可能已经感染一个月以上,即使传播速度慢也大概率已经进行大范围传播,因此通过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拔牙已经是不可行的。对于有检测能力的大型养殖场,其一般通过定期检测来提前发现感染以进行拔牙处理,由于咽拭子和血液采集困难,规模企业一般是通过采集唾液样品进行检测。但双缺*由于*性较弱,在感染早期唾液中病*含量极低,因此通过唾液样品检测难以检出。而采集咽拭子或者血液工作量过大,而且人和猪接触过密切,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难度也非常大。因此即使是大型规模养殖企业,一旦感染也往往面临清场的结局。
六,由于双缺**性较弱,致死率较低,因此对于专业育肥户和二次育肥户来说,是存在带*生产的空间的,但即使是带*生产,一旦发现感染虽然可以有效控制损失,但是养殖场仍然需要消*和空场。但是对于母猪场来说,带*生产会造成仔猪出生就带*,风险较大。
七,综合来说,在不知道双缺*存在时,它对整个行业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以当前技术条件,一旦感染双缺*,大型企业可能仍然面临清场的威胁,但是专业育肥户和二次育肥户可以带*生产。不过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入场检测来阻断传播,中小场却面临持续挑战。
一凡帝诺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