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科研进展丨研究揭示基因型与基因型日本
TUhjnbcbe - 2021/1/30 11:05:0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猪呼吸道传染病创新团队揭示基因Ⅰ型(GⅠ)与基因Ⅲ型(GⅢ)日本脑炎病*宿主适应差异的新机制,为探究近年来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日本脑炎病*流行出现的由GⅢ型向GⅠ型转变的原因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学(PLoSPathogens)》。

据马志永研究员介绍,日本脑炎病*(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JEV)属于*病*科*病*属,能够引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猪的繁殖障碍等疾病,在自然界中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蚊子是病*的传播宿主,水禽和猪是病*主要的扩增宿主。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末,GⅢ型*株一直占据着亚洲地区日本脑炎病*流行的主要地位,但最近二十年GⅠ型日本脑炎病*逐渐替代GⅢ型,成为我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主要流行*株,而对于基因型转换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团队研究发现,GⅠ型日本脑炎病*相对于GⅢ型在水禽宿主中具有适应性优势,能够引起雏鸭产生滴度更高、持续时间更长的病*血症,而宿主适应性差异被认为可能是引起日本脑炎病*基因型转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研究中发现GⅠ型病*相对于GⅢ型能够在水禽宿主中特异地诱导更低水平的IFN-α与β的表达,从而表现出对水禽宿主适应性的优势。为进一步解析分子机制,该团队建立了GⅠ型与GⅢ型日本脑炎病*的反向遗传学操作系统,构建了一系列的嵌合病*与定点突变病*,最终找到NS5-VA-HY两个氨基酸位点共同决定着GⅠ型与GⅢ型病*对水禽宿主适应性的差异。同时研究发现,NS5-VA与HY两个氨基酸位点的氢键排布可能通过决定着NS5蛋白的NLS(核定位信号)的柔性而影响着宿主适应性的差异,通过对VA与HY位点进行同性氨基酸的替换进行了验证。该研究从病*本身解释了GⅠ型与GⅢ型日本脑炎病*对水禽宿主适应性差异的机制,为进一步揭示日本脑炎病*基因型转换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

通讯员丨王雷

更多精彩:

◆科研进展丨*菖蒲人工湿地系统去除污水重金属技术机理获揭示

◆科研进展丨无人机撒施颗粒可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的精准打击

◆科研进展丨专家选育出我国首个叶片专用型芝麻品种中芝叶1号

◆科研进展丨万建民院士团队解析水稻抗条纹叶枯病新机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研进展丨研究揭示基因型与基因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