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韩春雨新型基因编辑技术
TUhjnbcbe - 2021/1/7 18:40:00
韩春雨:小科学家跳上大舞台

韩春雨在实验室

韩春雨(右一)向记者介绍他的科研成果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樊江涛/摄

事后回想起来,韩春雨觉得,自己和NgAgo的首次相遇,就像一部“无厘头”的喜剧。

那是一个深夜,他已经苦寻一种全新的基因编辑工具多日。但就在这个可能名垂人类生物技术研究历史的关键时刻,实验室的显微镜却不给力,“耍大牌”的NgAgo迟迟不肯在显微镜暗淡的灯光下登上科技舞台。

韩春雨只得穿过漆黑的走廊,用一把他学生之前偷偷配的钥匙打开公共实验室的大门。在更先进的设备下,这个淘气的蛋白终于对蹑手蹑脚的科学家莞尔一笑。

5月2日,韩春雨和他团队的科研成果通过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网络版公之于众。紧接着,这位河北科技大学42岁的副教授对互联网时代“一夜成名”有了深刻体验。

在生命科学领域,使用核糖核酸(RNA)作为引导工具的基因编辑技术是如今最炙手可热的角色,号称“将手术刀送入细胞”。韩春雨却不走寻常路,带着NgAgo这个默默无闻的脱氧核糖核酸(DNA),闯进热闹的片场。“脱发的中年人通过基因修复,满头黑发就成为可能。”他这样解释这项被称为“诺奖级”科研成果的功用,“当然从现在看这还是比较科幻一点的应用。”

随着网站在北京时间5月2日凌晨发布该成果,很快朋友的越洋电话就向他通报,连MIT(麻省理工学院——记者注)的BBS上都有人开始议论他这位“HIT”(朋友对河北科技大学的简称——记者注)的副教授。

但在韩春雨看来,自己科研人生并没有因为这一刻而发生意外改变。这位70后总是喜欢用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中的经典台词来描述与NgAgo相遇对于他的意义。“就在那一刻,我是一名科学家了;而在这之前,我其实是一名科学家。”

韩春雨一家三口住在学校提供的58平方米的住宅里。他刚到河北科技大学任教时,学校原本给他提供了多平方米的新楼房。但他看中了如今这套旧住宅离自己实验室只有5分钟自行车路程,于是婉拒了。

与NgAgo初次相遇的更多细节,韩春雨已记不清。只记得在那历史性的一天,他从实验室翻墙回家,“身手格外轻快”。——凌晨离开实验室对韩春雨来说是常事儿,他从不打扰熟睡的门卫,总是从一人多高的围墙上一跃而出。

这一次,随着全新的基因编辑工具亮相,这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科学家也一个跟头翻到了灯光闪耀的学术舞台。

有人评论,相比已经备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韩春雨新型基因编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