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技术基因是助推民营银行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TUhjnbcbe - 2020/12/29 13:27:00

文/《清华金融评论》编辑部

导语

自年微众银行开业,截至年末,我国民营银行走过五年发展历程。在这五年里,我国民营银行从0到1,从1到18,数量显著增加。本文全面梳理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成绩单,并对各家银行资产规模、营业收入、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和排名,如表1所示。研究发现,在*策支持下,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总体向好,除了缺乏数据的几家银行外,深圳微众银行等16家民营银行在年实现了盈利,规模扩张迅速,资本充足率保持较高水平。在这五年里,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基本现实了服务中小企业、“三农”和社区的初衷,并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整体上而言,各家银行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马太效应和头部现象明显;经过几年的发展,各家银行的流动性呈现下降趋势,信贷资产不良率在逐步上升,各种问题在逐渐显现。随着外部经济周期、监管环境的变化以及新科技潮流的到来,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也处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坚持自身定位,与传统银行进行差异化竞争,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三农”客户和社区等民营经济,成为民营银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民营银行的技术基因是助推其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民营银行发展快,但分化明显

民营银行在低利润下快速扩张

数据显示,截至年末,17家民营银行总资产已达.75亿元(如图1所示)。以首批试点运营的5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民商银行、金城银行、华瑞银行和网商银行)为例,年末,5家首批试点民营银行总资产为.8亿元,年末其总资产已增长至.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5.5%。此后成立的富民银行、三湘银行、新网银行、华通银行、亿联银行、众邦银行、客商银行、威海蓝海、中关村银行和振兴银行,在-年期间,其年均复合增长率也超过50%。然而,在-年期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仅7.2%。相比之下,民营银行资产规模扩张是非常迅猛的。

伴随着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民营银行营业收入也一路高歌猛进。年,16家民营银行实现营业收入.08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年营收增长率最高的是吉林亿联银行,高达.91%;振兴银行、富民银行、苏宁银行、新网银行的营收增长率也超过了%,分别为.44%、.17%、.85%和.79%。值得注意的是,年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营业收入占民营银行整体营收的比例高达63.6%,营收最高的微众银行是营收最低的客商银行的65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很明显,直接表现就是头部特征非常明显。

民营银行资产、营收增长迅速,但整体利润却偏低。年,除安徽新安银行未披露净利润数据之外,其余16家民营银行的净利润总额为82.44亿元,同比增长84.5%。可以看出,虽然民营银行净利润增速很高,但整体规模依然偏小。年我国家城商行净利润为亿元,即年16家民营银行净利润仅相当于城商行净利润的3.3%。民营银行利润高增长率与较低基数有关,比如苏宁银行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其净利润仅为万元。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民营银行仅有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分别为39.5亿元、12.56亿元、11.33亿元,并且这3家头部民营银行的净利润占比高达76.9%,头部现象明显。

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呈“双降”趋势

民营银行自年陆续开业运行至年底,运行周期为2-5年不等。在运营早期,由于不良资产尚未暴露,其不良率往往非常低。但随着运营时间增长,民营银行不良贷款逐步显现,不良率呈现上升趋势。年末,民营银行不良率为0.53%,年末持平,而进入年,不良率明显逐渐上升,从一季度末0.68%逐渐上升至四季度末1%。尽管呈现上升趋势,但截至年末,民营银行的不良率仍低于同期的大型商业银行(1.38%)、股份行(1.64%)、城商行(2.32%)和农商行(3.9%)。总体来看,虽然民营银行不良率仍好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整体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尤其在民营银行经营时间的增长与疫情影响的双重因素叠加下,民营银行的资产质量及经营风险仍值得高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技术基因是助推民营银行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