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研究前沿房颤与基因有关最新研究为深入
TUhjnbcbe - 2020/12/12 10:57:00

房颤/AtrialFibrillation

心房颤动,或简称房颤,由心房不规则电信号引起。心脏节律紊乱会损害其正常的收缩功能,影响心脏供血能力,还是中风的高危诱因。房颤通常具有很强的家族遗传性,临床发病率很高。

过去十多年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发现房颤病人基因组中的一段序列与疾病发生有极高的相关性,然而,长期以来,这段序列发挥的功能却不为人所知。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张敏博士与美国贝勒医学院、美国得克萨斯心脏研究中心詹姆斯.马丁教授课题组合作,在权威科学杂志《美国科学院院刊》(IF.9.66)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Long-rangePitx2cenhancer–promoterinteractionspreventpredispositiontoatrialfibrillation”(增强子-启动子在Pitx2c位点远距离调控可防止房颤易感性),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段基因序列与房颤之间的关系。

据介绍,人的基因组上有成千上万个控制基因表达水平的“开关”。该项研究发现,与房颤发生高度相关的这段序列即是其中之一,负责开启名为PITX2的基因。PITX2通常具有抑制不规则电信号的功能,如果PITX2表达水平下降,心脏中就会发生电信号紊乱,是导致房颤的原因之一。尽管人和小鼠具有很大的种属差异,但是PITX2以及负责开启它的“开关”,经过了长期的进化过程,在人和小鼠中都保留了下来。这项研究中课题组用基因编辑技术在小鼠体内删除了这段“开关”序列,直接导致PITX2工作“失灵”,结果这些小鼠发生房颤的几率显著增高。因此,本项目研究结果阐明了这段“开关”序列的功能,为深入理解房颤的遗传性提供了实验证据。

张敏博士表示,时下流行的“基因检测”是基于过去十多年里大规模基因组序列与疾病相关性的分析结果,尽管为指示个人疾病风险提供了很多有用参考,但绝大部分“开关”序列的功能都还缺乏实验证据,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本项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用实验证据将“风险”确认为“致病原因”,为今后研究其他致病位点的功能做出了有效的尝试,实验室今后也将继续深入开展后续研究。

作者信息

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张敏博士,美国贝勒医学院发育生物学系博士生马休.希尔。

通讯作者:美国贝勒医学院分子生理学系、美国得克萨斯心脏研究中心詹姆斯.马丁教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研究前沿房颤与基因有关最新研究为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