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生物科普角度看中国完全不能出现一个一
TUhjnbcbe - 2025/6/11 19:40:00

基因编辑婴儿

近日,基因编辑婴儿的事件消息在网上广为传开,迅速引起轩然大波。起因是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由于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网友们极力谴责贺建奎副教授的这种违反人类自然进化行为的同时也在调侃着如果能够人为的进行基因编辑,那么能不能帮中国复制几个足球界的C罗和梅西。

编辑基因工程是否违反伦理

国际上有对人胚胎进行基因改造实验的伦理标准,基因修饰过的人胚胎不能让其培养超过两周。在两周内的胚胎细胞在生物学意义上还不能算成个体生命。在我看来,凡事都有两面性,至少在科学技术进步的角度看,我觉得这个一项非常了不起的研究。目前在这个大环境上,基因编辑技术还未成熟,还未被人所接受,在现阶段该技术的缺陷和风险,不能用于临床的。因此,人们极力反对谴责。然而,当某一天发展出基因编辑药物,直接对人体病理组织或器官进行基因修复,从而治愈疾病。在未来该技术成熟的某一天,你看到某某利用基因编辑疗法成功治愈某疾病时,你不要说当初那个某某研究这个就违反伦理。还有一些更有甚者趁此机会恶狠狠的给转基因作物捅一刀。这完全是不一样的东西。大家不要跟风被忽悠。

基因编辑能否实现我们所需的东西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编辑基因工程,按照正常的字面理解无非就是,把我们所需的基因保留下来,把没有需要或者“劣质”的基因替换成比较“优质”的基因。据了解,目前基因编辑技术有重大风险,现阶段不能使用在临床下。现有的基因编辑技术有一重大缺陷,我们称之为基因脱靶效应。简单的说,我只想把A基因给变掉,但是这种技术会导致除了A基因以外的其他基因也给变掉。这种脱靶效应是风险极大的。可以想象,我不小心把对健康非常重要的基因给突变了,那后果不堪设想。

想要中国C罗梅西还得从娃娃抓起

上面我们讨论到,基因编辑确实在未来可能能够实现让个体产生变化改变,我认为能够实现“基因”中的优胜劣汰。然而,用在培养足球运动员方面,我觉得显然是不合理的,就像玩游戏一样,你把全部的加成都点满了,“一刀砍一个小朋友”那样子就没有什么意思了,竞技带给我们的乐趣就是充满着未知,能够用自己的努力实现反转。我们渴望中国出现C罗梅西,不过这一切都还得是从足球青训培养起,一切都还得要从娃娃抓起呀。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生物科普角度看中国完全不能出现一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