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深圳先进院这项技术,将增强实体瘤治疗效果
TUhjnbcbe - 2025/5/18 21:17:00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陈小慧通讯员赵梓杉

近日,一项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的研究表明,一科研团队成功将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改造成为具有实体瘤治疗功效的工程菌。在治疗过程中,该工程菌的全局表型可被近红外光的辐照程序精确地控制,从而更有效地消融瘤体达到治疗效果,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论文科研图)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金帆课题组完成,组内助理研究员张荣荣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金帆为文章通讯作者。

据了解,肿瘤细菌疗法是一种以细菌为主体的肿瘤疗法。与其他药物的研发过程相似,细菌用于肿瘤治疗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而其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菌种的选择、改造以及疗效测试。在进入宿主体内后,细菌治疗肿瘤的过程包括细菌靶向肿瘤组织、定殖以及药物释放。

肿瘤治疗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细菌粘附、定殖与药物释放都是细菌治疗肿瘤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但是,目前的大多数肿瘤细菌疗法通常只专注于某一步骤的优化,而忽视对整个治疗过程的控制。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肿瘤细菌疗法提供了新的契机。利用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对细菌进行基因线路的合理设计和功能化改造,以实现对细菌的精确控制。

基于合成生物学手段,科学家们能够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的微生物或细胞而非传统的化学小分子或生物制剂,作为新型疾病治疗方法的开发基础。

“我们希望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对细菌的功能进行全新设计,开发一种可同时控制粘附、定殖与药物释放的新型活菌载体用于肿瘤治疗,通过对治疗流程的优化,实现肿瘤疗效的增强。”金帆研究员说道。

(图为通过近红外光操控实体瘤内的细菌生活方式。科研团队供图)

金帆研究员表示,研究团队在20天的实验周期内,通过8次注菌并使用高强度的近红外光照射,有效抑制了肿瘤生长。随后,研究团队通过优化光照程序对工程菌的生活方式进行控制,以实现对药物累积和药物释放的持续控制。

结果显示,在对小鼠施加两个循环周期的的近红外光光照程序后,小鼠肿瘤生长受到了抑制,而对照组无法抑制小鼠肿瘤生长。随后,研究团队测进行了更长周期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小鼠的肿瘤生长均受到了抑制。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圳先进院这项技术,将增强实体瘤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