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荐书谭电波散文集萤火捕慧用真诚抵达生
TUhjnbcbe - 2025/5/16 20:13:00
白癜风专科治疗好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散文集《萤火捕慧》

作者:谭电波著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书号:ISBN-7---4

湖南专业出版机构——云上雅集全案运营

即将在当当、京东、新华等各大平台上市发行


  谭电波,年9月出生于湖南新宁,从事中医药科研、临床三十多年,湖南省诗歌学会、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熟读中医四大经典,精通中医基本理论。
  在大健康产品研发上经验丰富,先后开发新药、医疗制剂、功能性食品、食品及相应课题二百余个(项),主攻糖尿病、肿瘤、脱发等疾病的临床研究及养生。出版专著4部,获取省级奖2项。
  医药工作之余,爱好写作,试图从文学角度诠释生命,著有诗集《数落时光》、散文集《萤火捕慧》。

序:用真诚抵达生活的欢畅

余艳


  一直喜欢散文。读着读着就入心入魂,好散文就有这魔力。


  说散文是相对门槛较低的文体,其实不是贬低它。是散文就从说话中来,真诚、动听,能咀嚼、能回味,再来一点起承转合的故事,你说出来的就是一篇散文。正因它的大众化。要真正写好并非易事。


  “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是当下流行的一句话,谭电波是一位医生,他的生活应该就是看病和科研,但他同样向往诗和远方。工作之余选择一种属于自己的文体诗意耕耘,并自得其乐,实在是份雅趣,关键是他的病人也会多一缕春风拂面。


  我自己是从散文步入文坛的,写了十年,在许多报刊发表,也出过散文集,后来转写小说和报告文学。散文就如根基,托着我,让读者即便说我的小说不算棒,但语言还行。读者对我的报告文学也常常惊讶,怎么还能用这样的语言写……这都得益于十年散文创作打下的坚实基础。当我拿到谭电波的散文集《萤火捕慧》,翻阅里面的篇章时,就说:远比当年的我,强。


  作为一名业余作者,谭电波进行的是一种去功利化的写作。这本集子是他十多年辛勤耕耘的结果,也是他灵感和智慧的结晶。他的作品,可以依稀看到他从容地徜徉在宝贵的时光里,坚定地行走在广阔的大地上,最终是从他生活的稻田里拾捡谷粒饱满的一穗穗收获。


  从《萤火捕慧》一书看得出,谭电波真诚、质朴、热情,这一切构成了他作品的基调。他不虚伪矫饰、不刻意求新,遵从自己的本心创作,也就有他性格、情怀与学养的烙印。唯其真情,才会对生活的人与事细心留意、倍加珍惜;唯其真诚,才能对自己所见所闻深入思考;唯其质朴,才能够自然摒弃掉刻意追求新奇、故作姿态的毛病。


  平淡质朴、娓娓道来的清新自然取胜,如雨后泥土的芬芳,过滤掉日常生活的喧嚣而显得无比沉静。这些作品在简短的篇幅中,既没有非常高深的言词,也没有空洞的说教,字里行间跳跃着一颗睿智而灵动的心。


  《萤火捕慧》汇集了谭电波很多对世态人生的感悟。他的这些文字,是写给愿意在这么一个浮躁年代里还能沉静阅读并且寻求思想碰撞的人看的。悲伤与痛苦会过去,欢喜和幸福也会过去,这就是生命的真谛。生活即是不停地告别,我们由此得以顿悟和成长。哀伤迟早会过去的——其实,人生的挫败感和所有懊恼的、悔恨的、不自信的情绪,都应该过去。当自己总为一些事来纠结时。自己把平静的湖水给搅浑浊了。


  苦难于作家来说,确实是一笔极大的财富。正是因为苦难,让谭电波得到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生命体验,也让他更深刻地了解社会、透析社会。作家,其实也如医生,用文字医治社会陋习、人性诟病。“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资本”,这是他毕生从事健康事业而对健康的理解与感悟。治病救人本是他最熟悉的领域,他能用纯熟的文字加以表达,这种跨界无疑对医学和文学都是有益的。他激情似火,具备严谨、专注的职业素养,又能对社会的望闻问切充分体现在字里行间,这是一个人的难得,同时也是文学和医学这两个领域的有幸!


  因此,在谭电波这些并无多少文法规约的散文作品里,漫无边际却浸润着个性与目标的饱满。如《人生如水,到哪里都要带上自己的阳光》《一切都有日期》《今夜,我去望望星星》《价值彰显》《是树就优雅,是人就厚德》《青皮猛兽》等,这些文章营造的意境简洁而不简单,其浓郁的诗意中闪烁的不光是怀恋里的珍视,在事物的延伸性上,同样更有着值得我们期待和重视的精神,一种思想的活性元素所赋予读者的独特感受。如美好必须牢记和遵循、无畏将战胜一切荒谬与贫瘠等。


  全书收录的多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文采飞扬的散文作品,篇幅或长或短,涉及主题或宏大或细微,贴近自然,细品人生,锱铢入文,点滴成篇。现实的话题被浪漫化了,成了具有美感的话题;虚幻的话题被具像化了,成为真实可感的现实。在谭电波的笔下,其题材总是如此广泛,有写对社会环境的忧虑,有对时事的
  文如其人,谭电波为人为文大致已经形成了古雅清新、低回豪迈的个人风格,他用他的写作,向我们呈现了自己作为父亲、医生、中医药科研工作者、朋友、男人这种种角色组合而成的立体而丰富的完整形像。这个人在《萤火捕慧》里,是可触可感、可亲可近的,他用他的真诚抵达文字聚拢的生活的欢畅。


  期待谭电波有更多用心感知、体悟生活的优秀作品,


  人间有清音,无关丝与竹。是为序!


  (余艳,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湖南省网络作协主席。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长篇报告文学等24部个人专著。代表作:《守望初心》《板仓绝唱》《杨开慧》《新山乡巨变》、长篇三部曲《情殇》《浮沉》《劫数》。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国报告文学年度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毛泽东文学奖、第八届“长征文艺奖”,人民网优秀作品奖,湖南省报告文学一等奖和《人民文学》新秀奖等十多次奖项。)

后记:没有局外人

谭电波


  

多年前,人生的路上,我跌了一跤,一时深陷困境。一天,心情沮丧,独自一人,我从长沙沿09国道步行去宁乡沩山寺,走到黄材水库旁的一座山上,居然迷了路。当夜,那里空气清新凛冽,夜色清澈澄明,苍穹上有一颗星,从未见过的闪烁耀眼,顿时我内心深处被深深地触动。大自然竟然还有这样的景观,让我这样一个贫困的人遇到了,这是上苍的赏赐,上苍并没有厚此薄彼,只给贫困者一片黑暗。贫穷的人确实买不起钻石,困顿的人确实很失望,而星星就是穷人的钻石,就是困顿人的希望。当命运对你关上了门时,必然还会开一扇窗,因为,人总得活着,只要自己不自弃。自此,我逐渐明白命运。命运就是宿命和运气,命与生俱来,为人一生之所归,运却是会改变的,在某个时段或顺或逆,有起有伏,如鸿运当头或利运不通。每个人最终都难逃宿命。生活中的逃遁者,人生中的隐士。它的命运就像是一滴水:如果不想蒸发,最好融入大海;以为这样就能保住性命,所以盲目追寻,以为躲在人群里就安全了。盲从和随波逐流是逃不过命运的,恰恰相反,时间会无声无息地杀死他们。每个人都逃不过自己的宿命,命运不是爱恨情仇,也不是恩怨情仇,也不是因果轮回,而是人类整体无法逃脱的既定规律。1.一次唯一的生命造物主早已在人类基因中设置的不可篡改的“底层代码”。每个人都逃不过新陈代谢,必须吃,必须喝,不得不长大和衰老,不得不在社会中做人,不得不害怕……这便是人类的宿命,任何人逃不出既定的规律。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这短暂而庸常的一生,便是他的命。生命中唯一的一天,每一个时辰都是绝版,看似一模一样,一去不复返。注定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会分道扬镳,注定有些机会,一旦把握不住,就会失去,注定了有些道理等到明白了也就没用了,注定了有些事等到有时间有能力去做时,感觉却不在了。生命本来的面目很残忍,从得到仅有一次的生命开始,剩下的就是不断地失去。从出生离开母体以后,我们失去了那个温暖的,恒定的没有任何担忧与烦恼的环境。失去了洁白的乳汁,那是母亲用爱酿制的玉浆;失去白皙光滑的皮肤,失去明眸如水的眼睛,失去天真无邪的眼神和笑容,进而失去自我支配的时间,失去表露内心的资格和能力,失去亲人,失去爱人,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失去了语言,失去了思考,失去了生命。时间是丈量每个人生命长度的尺子;生命同样是一把尺子,丈量每个人自己的生活。人们要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完成生存、繁衍、幸福、爱情、悲伤、奸诈、阴谋、意外,并不漫长的一生,是我们全部人的宿命。2.最重要的决定,都是在不懂事的时候做出年轻的时候,不需要考虑时间,有足够的时间和选择。要不要好好学习,要不要出国,填什么志愿,做什么工作,与谁恋爱,与谁结婚,要不要生儿育女?是否辞职?都不刻意,在懵懂无知时就做出,似乎很随意。中年以后,回首往事,年轻时一举一动,每个决定都会影响到他所有以后的人生轨迹,之后人生中的痛苦,快乐,幸运和不幸,都是源于那些年轻时某一天某一刻某一个一闪而过的念头和一时兴起的动作。再而从个体扩展到群体,比如铁轨的宽度,就是由四匹马屁股的宽度相加而成。至于要不要开发核武器,那是当时的人无意间做出的决定。虽然今天已经注定了未来,但谁又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呢?3.永远得不到的安全感。生命是脆弱的,即便不断进化,也无法改变弱小的本质。安全感成了人类永远可望不可即的理想。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功能各异的器官,褪去毛发穿上衣服,各式各样的防御装备、穴居、以至于如今的城市,以及各种以地理位置为基础的修建的各式各样具有保护功能的乡村聚落,都是人类不断寻求安全感的产物。人类的进化、防御、经验、环境改造,虽然让人越来越安全,但不安全感却被深深刻在基因之中。现在的人们担心时代抛弃自己时连招呼都不打,担心自己挣不到足够的钱,担心眼前的亲朋好友的背叛,担心眼前送花,背后插刀,担心领导给自己穿玻璃小鞋,担心客户的合作只是套话压价,担心孩子被骗,学坏,引狼入室,担心邻国的武器是针对自己国家,担心一切无法理解、无法掌控的力量近距离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无论做什么,想做什么,担心总是存在,自我怀疑。安全感如同一根吊在眼前的胡萝卜,而我们每个人都是那头被胡萝卜“勾引”前进却永远得不到的驴。4.局促的人生浩瀚的宇宙和广阔的时间,人类如同尘埃微粒,想像潜力好似无限,但每个人人永远只能以自己的认知为基准去应对这个世界,而个人的认知却总是太少,所以总是会被自己的认知所局限。人只能看清、听清身边数米的物体、情况,行走的距离也受制于自己的身体,时空与食物等,人天生就是短视而局限的。如人受限于钱,当年迟志强唱的一首叫《钞票》的话,道出了很多人终其一生,于窘迫中对“钱”非理性的认识,并为此被牢牢局限。钱是一种价值交换的介质,不代表财富,本质上只是服务承诺,代表一些人对拥有“钱”的人的服务许诺。花出去的钱换回来才代表“财富”。存在银行没花的钱,都代表着源于人类欲望而被浪费掉的生产力。虽然如今人类一周产生的“财富”可以让人类消费一年,但人依然像一个越喝越渴的人,不断地将所有时间用在挣更多的钱上。人总觉得自己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全部。发生过无数个盲人摸象的事故,最著名的便是中世纪的“地球就是宇宙中心”论。服食丹药长生不老也是一个芝麻没捞着却丢了生命的故事;砒霜可以治痔疮,聪明一世的张居正用砒霜治疗痔疮而中毒身亡。思想的局限会影响人的一生。一些理念十分顽固,如影子,有人倾其一生也摆脱不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主要就是家庭环境会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局限了他的世界观。也许有一天他“跳”出了局限,可流逝过去的时间,已经回不来了。5.人是社会人社会有一套独特的独特的运作方式也运行技巧,以自私为驱动力,个体努力奋斗,更利于群体。而个体则觉得自己所做的一些有利群体的事情对自己也是有利的。比如挣的钱就代表着获得了财富,其实挣钱越多,社会得到的财富越多。做英雄很光荣,受拯救的是大众。获得地位很有成就感,其实是为更多人服务。虽然夹杂了个体的私心欲望,但在这个机制下,个体总是为了群体而付出,所有个体以为得到的利益,都是以实现群体利益为前提。人生是群体人,死是群体鬼。即使躲在“桃花源”,最自由的人也要处理自己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人只要生存下来,必须与群体发生交易,用己有生活资料换取自己未有且需要的生活资料。他需要衡量花多少时间在工作上,又花多少时间坐在海边看日出,坐在山坡看夕阳。花多少时间在学习上,花多少时间在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上。虽然很多貌似很懂的人都喜欢跟别人说“勇敢做自己”,但在社会中做自己是个伪命题,因为社会中,并没有“自己”这个概念。6.愚笨者太蠢,聪明者不真诚“聪明”是人类整体而言的,但就个体来说,自作聪明的人多,真实聪明的人太少,人类整体聪明抬高了本不聪明而显得聪明的指数。人与人之间的交道本来可以很简单。一说一,二说二,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这是最有效率的相处方式,可以激发最大的社会生产力。但人偏不,觉得自己的计谋和聪明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于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但斗来斗去,事情并没有朝向某一个总体上有利的方向发展,长远来看所有的博弈都是零和博弈。机关算尽太聪明,徒劳一场空。但不耍聪明,不用点小手段吗?行么?不行!在耍聪明的社会里,不耍聪明的人要么有真正的大智慧,要么就是太没有头脑。7.人生就是竞技场种内之争和种外之争,是每一种生物终生都要面临的一场争斗。每个物种都希望在食物链条上处于最佳地位,成为捕食者,而非被猎杀。而要想成为捕食者,就要去和其他捕食者去竞争,此为这是物种之间竞争。其实,同类也得竞争,此为种内竞争。“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进化的法则,也是人类社会进化、进步的法则。中国的竞争理念基本上由儒、法、道、兵等学派组成,他们从各个方面对竞争进行了不同的认识,形成了中国人的竞争观念,并对中国人的竞争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是以道义为核心的竞争哲学,法家是以力量为核心的竞争哲学,道家是以耐心为核心的竞争哲学,兵家是以策略为核心的竞争哲学。而在现实生活中,各种KPI、绩效考核、末位淘汰被用来保证个体之间的竞争性。在家里你妈妈也会拿着扫帚疙瘩催促你起床上学、上班、干活来保证个体之间的竞争性。丈母娘说别人家娶亲要车要房,我们必须也要有!媳妇说闺蜜们都买了LV的包包我也要买一个!男人说邻居家的车二十万,我们要买四十万的!孩子说,这次考试考了全班第一。反正,竞争在anywhere、anytime,人不是在竞争中,就在竞争的路上,逃不脱不了竞争。动荡的时代里,需要有长远的眼光,耐得住寂寞,超越一时一地的喧嚣,更好地从长远和根本上把握好自己的竞争战略,从而把握好自己的命运。8.只能用“错误”去验证“真理”一往无前才,不撞南墙不回头好像真的是人类向前走的方式。人的眼睛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人的大脑只能记录看到、经历过的事情。只是事情变坏的时候,人才知道事情变坏了,才会想如何去解决。所有的文化、科学、医学等技术的发展,都建立在过往无数的尸骸之上。群体用这种数量换时间的形式,让群体得到更大“发展”。每一个人,都是物种验错前行的炮灰,只是那些在过程中已然变化的发展方向,很多时候并不能因为发展而扭转回来。然而社会越好就越宽容,鼓励试错,创新力越强。个体与团队就要勒马追逐,紧抓机会,“即使错也要比别人先错。”因为你先错,你就能先从错误中醒悟过来,就会先于别人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可见我们活着,就不应该害怕犯错误,要比别人先去犯错,那样就能优先于别人进步,走得更远。9.物种的属性是一种基因选择。事物都在不断地改变,总在变化中,但物种的属性是遗传,是一种基因选择。树作为一种根在土壤身在空中的植物是基因选择。以磷虾为食,以巨大的体型游弋大海之中的蓝鲸是基因选择。蟑螂有两亿年生存史,自始至终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存在着,依然是基因选择。除了人类之外,其他物种几乎全部选择以尽可能少改变周围环境的方式存在。相对万物稳定,人类总在变化中。“智慧”的人类并不是因为比其他物种“智慧”或高级,而被“智慧”遗传基因所选中,但我们人类这个物种从一开始就处在巨大变化之中。我们通过改变自然状态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通过改变物体的状态去获得工具、设置陷阱。通过持续的变化,去“不断走向新的辉煌”。一旦一成不变,巨大的不安全感就会席卷个体的脑海,逼着个体去创新,去改变。虽然人们知道“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却根本没办法应用到整个种族的进化上。我们的发展观、经济理论、科学研究方向、成功学,都是建立在“变化”基础上的,依赖于“变化”。人永远没有资格,去享受一成不变。10.没有人生意义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大概率是因为个体的自我与群体的意志之间产生了冲突。人对于人类的意义在于增加人类基因繁衍的可能性,对于群体的意义在于为群体其他成员提供物质和经验。但人并不满足于此,人会想,“我”的意义是什么呢?人的存在并没有太大意义,如果非要找出一种“自我”意义的话,我想大概是体验吧。人类并非是这个星球的主宰,我们是时间的过客,也是空间的过客。我们背负着人类繁衍的使命来到人间,肩负起种族兴盛的重任。除此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庸俗地说,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乐趣,在没有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去感受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色彩。对于人生,我们就当是在物种繁衍使命之余,进行的一场“摸鱼”吧。近六年时间,我前后写了二百多篇小文。文笔平淡,感悟浅薄。因揣自陋,自渐形秽,极少公开发表,只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荐书谭电波散文集萤火捕慧用真诚抵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