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冠状病毒终究要靠疫苗,而不是靠囗罩!
救人医生、重症病人,医院副院长新型冠状病毒或与人类长期共存,最终必须靠疫苗来预防控制!
可能有很多人还不知道,所谓的“疫苗”和病毒在外形和结构上十分相似,但却不像病毒一样具有强大的致病性。
人们把疫苗这种经过改造后的“病毒”注射进人体,人体免疫系统对这种病毒有了记忆,如果感染,免疫细胞就能很快地认出这些病毒,并且快速将它们消灭。
据统计,一支疫苗从实验室到最终上市,平均需要耗费10.5年的时间,花费10亿元,且成功率仅为9.1%,如果要研制更加复杂的疫苗,成功率更是低至2.9%。
所有药物在投入使用之前都要做临床试验,是需要拿人体来试药的,因为这样才能确保药物的副作用有多严重。
即使是在武汉新冠疫情这种关键时期,疫苗研发要简化流程,但是基本的步骤却不能省。
针对重组新冠疫苗团队的研发成果,所有药物在投入使用之前都要做临床试验,也是需要拿人体来试药的,因为这样才能确保药物的副作用有多严重、中毒剂量甚至是致死剂量是否真实!
许多业内人士表示,短时间内,人源细胞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能否最终取得成功任然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科技部确定病原学和流行病学、检测技术和产品、药物和临床救治、疫苗研发、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科技攻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在病原学和流行病学方面,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诊断技术的快速推进和药物疫苗开发奠定基础。
持续深化病毒传播途径研究,为防控策略的优化提供科技支撑。在药物和临床救治方面,加快推进“三药三方案”研究,中医药在阻断轻型患者向重型患者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疫苗研发方面,多路线部署并行推进研发,预计最快的疫苗将于4月下旬左右申报临床试验,就目前而言,我国各类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制都基本与国外同步。
在检测试剂研发方面,在疫情之初迅速推进完成核酸诊断产品开发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灵敏度高、操作便捷的快速检测产品开发。在动物模型方面,完成了小鼠、猴感染新冠病毒的动物模型构建,为药物筛选、疫苗研发以及病毒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支撑。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目前新冠疫苗的研发主要通过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五条技术路线同步推进,有的项目已经进入到动物试验阶段。
目标是按照国家法律启动疫苗应急使用以及应急审批程序,在确保安全有效前提下,在4、5月份可以有部分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在特定条件下争取进入应急使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在6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新冠肺炎疫苗5条技术路线: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稳步推进。
日前,由陈薇院士领衔医院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
陈薇将军,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女将军,而且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年非典,她保护了近名医护人员!
“战毒”20多年,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埃博拉终结者”!
陈薇表态:“我们一定要牢记领袖的嘱托,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们正在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推向临床、推向应用,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公开信息显示,第Ⅰ期试验需要的志愿者并不多,仅限武汉地区常住居民,年龄18-60周岁。志愿者会被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每组36人。经过筛选和体检后,符合要求的志愿者可以接种疫苗。此后的14天,为集中隔离观察期。
在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战争中,他们是勇敢的探路者,为我们开辟道路。
一次刷屏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的全网致敬,令人感动。重组新冠疫苗首批志愿者们注射疫苗后,正在接受隔离观察。
新冠病毒抗疫攻坚战已打响,名“特种兵”的豪言壮语!
朱傲冰是一名退伍军人,作为首批志愿者,参加了低剂量组试验,并在3月19日接种了疫苗,编号是;
3月16日,在群里看到新冠疫苗试验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他当时就填了报名表。经过身高、体重、血压等等严格的检查,通过筛选成为受试者,被分配在低剂量组。
10天前,朱傲冰的朋友圈里,记录的还是居家上网课、拍摄的图片作品。
3月19日,朱傲冰兴奋地告诉朋友,他通过了体检,成为了志愿者。他还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段疫苗注射过程的视频,以及在武汉疾控中心和陈薇院士的合影,并写下百毒不侵,武汉必胜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朱傲冰与陈薇院士合影
朱傲冰出生在军人世家,年参军入伍,度过了5年的军旅生涯,期间曾获得3次优秀士兵,2次嘉奖,还成为了一位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在国家和人民有危难的时刻,他勇敢的站出来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为人民献出一份爱。
他的父亲现在是一位人民警察,也战斗在抗疫的一线。家里人对他参与试验这件事也是了解的,都比较支持,叮嘱他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目前的生活都很规律,他每天都会拍一些视频和照片,告诉网友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会打电话和父母聊聊天。在志愿者群里,每天都会互相加油打气,互相鼓励。
34岁的陈梦桥,他是一名教育培训创业者和独立导演,参加了中剂量组试验,并在3月20日接种了疫苗。他的编号是,也是中剂量组第一位试验志愿者。
陈梦桥是湖北荆州人,在武汉生活了十多年。3月16日晚上,看到了新冠疫苗招募试验志愿者的通知,他想都没想就报名了。
在经过两次严格的体检后,20日下午陈梦桥接受了疫苗注射。
而这一切,陈梦桥暂时没有告诉父母。因为怕他们担心,待状况稳定,就打算告诉他们,平时父母也很尊重他的个人想法。
接连几天爸妈找他视频通话,梦桥都没敢打开,但是他相信,他们也会支持儿子的决定,支持这种为民奉献的大爱精神!
他比较喜欢运动,经常踢球,身体素质不错,一两年都不会感冒一次。这次没有多想就报名了,也顺利通过了体检。
网上有些人说他们很伟大,而陈梦桥说:“我觉得那有点夸张,跟那些一线医务人员比起来,我们做的这些真的微不足道,我们只是普通人,刚好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刚好自己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刚好我们在武汉。顾虑少一点、胆子大一点、身体素质好一点而已。”
隔离期间,第一批接种疫苗的志愿者们还有一些任务要做。
有一个接种日记卡,每天要在规定时间记录各种数据。
每人在腋下贴有电子体温计,24小时能实时监测上传数据,作为医学数据留存。
在试验期间,需要进行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
4天下来,他们的身体状况非常好,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没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后续还会接受抽血检查,看体内是否有抗体。
半年内,会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多次随访,看是否有不良反应,体内是否产生抗体。
朱傲冰、陈梦桥,还有武汉大学的任超等等,名第一批新冠疫苗试验志愿者,
在与新冠病毒的战争中,他们是勇敢探路者,为人民开辟道路,为祖国献出大爱。
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点赞!为他们祈祷祝福!
新冠肺炎病毒毕竟是新病毒,研究认识有个过程,疫苗要在确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加快探索。
樱花已经盛开,它告诉我们,冬天过去,春天已来,我想大家期待胜利的那一天不会太远。
感谢大家的转发与分享,祈愿朋友们安康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