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相继克服了天花、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麻风、霍乱...
在现代医学的加持下,人类寿命持续延长,但是仍有不少绝症。
芸芸众生苦于病,还需要科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例如解读基因。
基因检测,不是算命。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基因检测运用越来越广泛,精准治疗的概念被大众逐渐认可。
在遗传病的诊断方面,主要是基于小孩子或患者的临床表现,找到某个症状的相关基因。例如,耳聋基因检测,父母长辈家族里面有耳聋患者,则需要做耳聋基因检测。
尤其是父母亲已经有一个孩子是耳聋患者,要二胎时一定要注意,可能出现耳聋遗传,所以二胎一定要做基因检测。
确定的遗传疾病,尤其是单基因遗传病以外,如果有人想仅通过基因检测,就知道得了什么病,到目前为止这还做不到。
基因检测是精准医疗的基础
年,美国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公开提出了精准医疗,从此精准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相对于精准医疗,传统的治疗方式叫广谱医学,主要是一群人,选择一样的治疗模式。
广谱医学慢慢转变成个体化治疗,也就是精准医疗。它是根据病人基因表达的不同,针对性选择合适的药物。
靶向药物,就是精准治疗的代表,最早应用于肺癌,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尤其是腺癌病人使用靶向药物已经成了主流这样一个程度。
不少病人一发现是肺腺癌,医生普遍都会评估并推荐其做一下基因检测。检测的目的主要是选择合适的靶点,因为靶向治疗对靶点有针对性、专一性。
检测结果会显示那些靶点出现突变,出现复制,出现融合。对应这些靶点,定制治疗方案,选择相应的药物,解决“药对不对症,钱值不值得花”的老问题。
同病异治,就是不分患者的病种,比如胃癌、肝癌、食管癌、肺癌,只要基因检测发现某一个靶点是它们共有的,适合该靶点的药物就可以进行相关的临床治疗。这也是精准医疗下,基因检测重要性如此之高的原因。
没有突变靶点,靶向药无效还有害
以肺癌为例,年其依旧是发病率(11.6%)和死亡率(18.4%)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也是非常复杂的。
人是不同基因混杂的群体,有些肺癌它是靶向药物有效的基因驱动的,病人使用靶向药物就非常有效。
有些肺癌根本就没有这些基因突变,使用靶向药物是完全没有效果,甚至使用靶向药物,可能还有害,延误病人的治疗。
所以使用靶向药物之前,最好进行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的方法非常多,可以做肿瘤的切除,取下一些组织去化验,可以抽血去化验,做化验的时候一旦发现了突变基因,就可以使用靶向药物。
医院就诊,诊断过程中如果发现病人有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尤其是有需要使用靶向药物的患者,医生一般都会推荐病人进行基因检测。这样救治过程中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小。
来源:中国网医疗频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