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否就意味着生物进化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导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仍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为核心,从现代遗传学和生态学发展的视角阐明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升华。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一个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不断变化的过程,自然选择通过影响种群基因频率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见,种群基因频率变化与生物进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但不能简单地把生物进化的实质理解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就是生物的进化”

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化的种群是不会进化的

哈迪——温伯格定律指出,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在满足种群足够大、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人和自然选择五大条件时,这个种群中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从根本上受基因频率决定)在代代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这就是遗传平衡。遗传平衡针对的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种群,也就是不进化的种群。从反面可以看出,一个自然条件下的种群的进化,只有其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种群基因库组成才会随之发生变化。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化的种群是不会进化的。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并不表示种群一定在进化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种群遗传学研究表明,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漂变、建立者效应、瓶颈效应、随机交配的偏移、突变和新基因加人、自然选择的作用等。但这些影响因素下种群不一定都会进化。

下面举两例加以说明:其一,建立者效应。一个大种群中小部分个体迁移到另一定居地自行繁殖后代,假如分出去的这一小群体基因型多数为AA,那么其中A的频率就会大大增加,即小种群可以造成与原来种群不同的基因频率,但显然不能说生物就由此而进化了。其二,自然选择作用。根据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情况和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可分为单向性选择、稳定性选择和分裂性选择。但无论哪一种自然选择,实际上都是通过保存某些基因而淘汰另一些基因而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自然选择的对象大多是由多个等位基因决定的性状个体并产生选择压。选择压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指在相对性状之间被选择而保留下来的性状对个体的生存优势。自然选择中选择压的强弱交替会造成性状特化和变异性增多,促成了种群,基因频率连续的趋势性变化,带来种群基因库组成的整体稳定变化,生物由此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因此,从实际出发,一个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目前人类对于生物进化的认知而言,进化应是种群基因频率的综合变化所带来的基因库组成连续而稳定的整体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恐怕只有存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才使得生物产生有实质意义的进化。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的生物进化模式图

最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