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就在今天早上,据人民网报道:
而这一爆炸性新闻的主人公,就是现任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
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但此报道一出,便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人类究竟在怕什么?
视频来源于风凰网视频
基因编辑技术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惊人的新技术。这一次修改的CCR5基因与艾滋病的关系之前也早已有人报道。那么,在艾滋病成为世界范围的医疗卫生问题的今日,为什么直到今日才有人想到通过基因编辑对艾滋病进行免疫防御呢?我想,答案应该包括伦理学与安全性两方面的考虑。
伦理上存在很大争议
这种疗法还在试验阶段,没有人能保证其安全性。对会成长为人的胚胎进行试验,从根本上否决了他们作为自然人的一切权利,是灭绝人性的!基因的改变会伴随人的一生,还会在其后代中传递。谁能为这些孩子往后的人生负责,是动了上帝念头的研究者,还是下决定时没有思索清楚的父母?
这项试验是否通过伦理审查?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到的这项试验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
即使通过了伦理审查,但这种基因编辑并非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这种技术的发展会导致“定制婴儿”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我们说全人类生来平等,然而,却允许一部分能接触到这类技术的、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对其后代基因进行改良,根据父母的意愿设计“特定容貌和能力”,这无疑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进行这一切之前,难道不应该进行更加广泛的公众讨论?
技术上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霍金曾经就转基因病*发表意见,说道,“我们目前并不完全清楚基因的运作方式。修改DNA的一部分并非一直会带来预想的结果,而是有可能制造出其它的意外。”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举一个例子,非洲人在疟疾肆虐的环境中发展出了镰刀型细胞杂合基因型这使得他们能够抵御疟疾,然而镰刀型细胞杂合基因型的人同时也会导致镰刀型贫血症。即使在脱离了疟疾肆虐的环境,这种基因也会随着他们一直繁衍下去。谁能保证我们修改了CCR5基因,可以完全免疫HIV感染,而又不引起其他危害?
往期精彩
科普篇
接吻对身体有好处吗?
走近医学生
我对你的最后一次告白
人文篇
“官宣”:把健康带给父母
科普篇
你上一次”洗牙“是在什么时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