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DNA的结构公开课 [复制链接]

1#

课题:《DNA的结构》

授课人:周晶晶老师

时间:年7月22日上午第四节

地点:临高中学科技楼二楼录播室

《DNA的结构》导学案

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1.问题导入:DNA分子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的?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要了解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清楚DNA的结构。

2.引导探究:探究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单链结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

3.实践探究,加深理解:让学生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课堂小结:DNA的“五、四、三、二、一”

5.课堂练习

建构模型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生物科学学习中起着越来越大作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领悟生物科学理论或模型的科学美”,模型是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制作DNA模型,加深学生对DNA结构的认识。

以短视频的形式,回望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模型的故事,这段科学史蕴含着勇于创新、探索求真和相互合作的科学精神,学生可以从中大获裨益。

课后练习及时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

王强老师:周老师这节课主线清晰,注重科学发展史历程,通过创设活动让学生层层参与构建DNA结构。但是本节课先得出结论,再让学生构建模型,这个教学顺序调整一下会不会更好?还有以后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这值得大家深思。

许微微老师:①先介绍各个组件,再让学生构建模型,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不会更好一些呢?②平时上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情感教育,这是一个新启发。

陈卫海老师:周老师通过让学生亲手操作,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但涉及到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太少。建议教学目标中的“的”字改为“及”,一字之差,语言的重心发生改变。

苏红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生物学语言的表达。

公开课是授课和听课教师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平台。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们给周老师提出非常宝贵的教学建议。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教学上,我们一直在路上。

文:周晶晶

图:*维钢、许弯弯

校对:*维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