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基因编辑正在成真,我们会活成科幻电影里的 [复制链接]

1#
01很多科幻电影里都出现过这样的桥段,主角或者反派拥有超出常人的能力,是因为机缘巧合接受了某项科学实验,身体产生了某种变异,从此无比强大,所向披靡。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队长》的主角,本来是个身材瘦小的男孩,连当兵都不够资格,后来接受了厄斯金博士的试验,化身成为高大健壮、膂力过人的超级战士。这种实验,就是从基因层面,彻底改变主角的身体机能。目前来看,这个幻想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是两位女科学家,她们的研究方向正是基因编辑。基因编辑到底是干嘛的?生命体由细胞组成,每一个细胞里都有包含遗传信息的DNA,上面有一些叫做基因的片段,决定生命体的性状和细胞的功能。通俗地说,基因是生物的源代码。把一部分基因敲出,替换,就是基因编辑。科幻电影里讲到的,把矮小的基因换成高大强壮的,就是基因编辑的应用。和基因编辑相关的影视文学作品非常多,毕竟这是很多人都有过的幻想,把自己身上不满意的部分,矮,胖,脱发,记性不好……统统从“基因”里面删掉。自己决定自己以及下一代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甚至为自己设置特异功能。听起来很爽。但几乎所有科幻爱好者都知道,基因编辑题材的电影,十有八九都打上了“战争”或者“惊悚”的tag。《美国队长》里面,主角被基因编辑,成了所向披靡的战神,但反派也掌握了这个技术,也制造出了一茬战斗机器。另一部23年前拍摄的电影《千钧一发》更魔幻,未来世界人人都接受基因编辑,自然诞生的“普通人”反而成了异类,甚至因为基因不够完美成为“劣等人”——和我们现在看残疾人差不多。还有一些恐怖题材电影,设定人和动物基因“杂交”,诞生出观感非常不适的怪物……02其实当下,基因编辑还是个新技术,电影里出现的那些混乱场面,在我们有生之年应该都不会发生。现在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做什么?基因编辑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皓毅说,基因编辑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唯一的限制就是人类的想象力。目前基因编辑主要用于生物学研究、生物技术和疾病治疗。在生物技术层面,可以通过编辑基因给动植物育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通过基因编辑将抗除草剂引入作物,防治农作物病害,改良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科学家也已经尝试通过基因编辑,将紫色牵牛花培养出白色的新品种,在不到12个月内,通过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了大自然需要花费约年才能出现的现象。也可以从基因层面,对动物的生理机能进行“宠物定制”。早在五年前,中国科学家就率先通过基因编辑创造出全球第一对定制化犬只。左边这只狗通过敲除一种名为“肌肉生长抑制素”的基因,肌肉量比正常犬只多一倍。它拥有更发达的肌肉,也预计会有更强的奔跑能力,更有利于狩猎或执行警务,*务。这还只是个开始。再过几年,我们完全有可能看到更聪明,更强壮,外形更好看的犬类,被应用于工作或者成为更受欢迎的宠物类型。当然,这也引发我们更多遐想,既然宠物可以定制,是不是基因编辑宠物设计师的新职业也会应运而生。疾病治疗则是与人类切身利益最相关的基因编辑应用。目前已知罕见病近种,其中80%与基因缺陷有关,如果采用基因编辑技术,直接修正原本变异的基因,艾滋病,白血病这类当下的“不治之症”,都会有被疗愈的希望。科幻作家陈楸帆也表示,未来的大趋势是基因编辑一定会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包括对动植物和人类——但它要以一种受控的、安全的、呵护大众认识和伦理界限的,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推进。“科技会不断冲击我们现有的伦理道德观念,一步步被人接受,变得正常化,然后广泛地利用它。这是一个历史化的进程。”03当然,我不否认基因编辑也存在很多伦理、风险的争议。霍金临终前预言过,未来可能出现一种经过基因编辑的“超级人类”种族,其寿命,智力,免疫力都比一般人强,如果情况发展得糟糕,“超级人类”种族可能会毁灭人类。这就是为什么之前发生过“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时,有名科学家联名反对。科学家反对的不是基因编辑技术本身,而是当下这个阶段,它在应用中的伦理边界不该轻易被模糊和无视。科技本身是中性的,它被用来做什么,取决于使用技术的人,说得更宏大一点,取决于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平年代,核能是一种燃料,但战争年代它必然会被应用于制造武器。举个更极端的例子,我们现在每天生活都离不开电,火,网络,没有人会说这些是坏东西,但一旦打起仗来,这三样东西,完全可以拿来杀人。事实上,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并没有毁于自己所创造的技术,绝不是因为科技的发展被遏制,而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在研发和运用科技的时候,都以造福大众为本心。技术只是工具,“理念”为根本。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先生表达过一个观点,科技是人的意愿的“延伸”,是给人类赋能,帮助人类改造世界的。未来的世界会被改造成什么样子,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类本心的愿景是什么样子。人心向善,科技自然向善。我们小时候在幻想类作文里写到年,总会觉得那应该是一个极具科幻感的,属于“未来”的年代,当时的我们,对科技发展没有恐惧和焦虑,只有向往。也许当下,我们的想象力还无法获得关于未来的全部答案,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以包容开放的心态,交流、了解更多的未来科技的密码,寻找未来世界,人类和技术和平相处的方式。每一次人类打开未来之门,都是在无数的未知间做着选择。这些选择潜藏着我们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心,还有理性和建设性。04说回基因编辑本身,它之所以能够引起此起彼伏的讨论,包括领域本身,和各种跨界的声音,终究还是因为,它实在拥有太多的可能性了。在未来,基因编辑会仅限于治病,还是会创造新的性状?它有没有可能催生类似于“基因编辑宠物设计师”这样的新职业?如果有一天,它的发展超出了我们当下的想像,甚至真的即将带来改变物种的可能性,科学家又该如何把握科研和伦理,真理和人性之间的边界?来源:为你写一个故事编辑:诚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