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考姊妹题赏析10有入侵情况下的基因 [复制链接]

1#

吃屎刺客,突然想听这首歌:

这个你指向很多,但最需要的是大腿。

好了,别做梦了,滚去学习。

在遗传与进化章节中,我们学了一个新的概念——基因频率。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从有了基因频率的概念,遗传学的有些计算简单了很多,不过今天我们不谈在遗传学中的应用,而来说说年上海和年海南卷的两个姊妹题。两个题的共同点都是有入侵的情况下基因频率的计算。不同点是上海卷是直接计算相关的基因频率,而年海南的这个题目答题明显有很大技巧。

一、原题再现

[年·上海,32]某小岛上原有果蝇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B.48%C.52%D.57%

解析:入侵了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后,种群个体组成改变了,变成了:

AA个体数占(×15%+)÷2=5/22;

Aa个体数占(×55%)÷2=11/22;

aa个体数占(×30%)÷2=6/22。

也就是说入侵后亲代基因型比例AA、Aa、aa分别是5/22、11/22、6/22。

所以配子比率是:A配子比率为:5/22+11/22×1/2=21/44;a配子比率为:6/22+11/22×1/2=23/44。

所以随机交配F1见下表:

A(21/44)

a(23/44)

A(21/44)

AA(21/44×21/44)

Aa(21/44×23/44)

a(23/44)

Aa(21/44×23/44)

aa(23/44×23/44)

由此得出F1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AA:21/44×21/44

Aa:21/44×23/44×2

aa:23/44×23/44

所以F1中V的基因频率为:21/44×21/44+21/44×23/44×2×1/2=21/44约等于48%

答案:B

其实由于F1基因频率就等于亲代的配子比率,所以刚才计算到“配子比率是:A配子比率为:5/22+11/22×1/2=21/44”时就可以得出结果了。

[年·海南,15]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

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解析:由题意可知,vv的基因型频率为4%,由遗传平衡定律可得到v=20%,V=80%;再向该种群中引入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由于引入的个体数与原种群数相等,且是显性纯合子,所以隐性基因v的频率将为原来的一半,即v=10%,所以V=90%,A正确;V基因频率由80%升高到90%,升高了12.5%,B错误;由于引入的个体数与原种群数相等,且是显性纯合子,杂合子个体数目不变,种群数量增加一倍,杂合子比例降低了50%,C正确;由于引入的个体数与原种群数相等,且是显性纯合子,隐性合子个体数目不变,种群数量增加一倍,隐性合子比例降低了50%,D正确。

二、说到说到

其实海南这个题目不需要计算,能很快得出结果。由于引入的个体数(只纯合长翅果蝇VV)与原种群数相等,且是显性纯合子,所以,v基因数量、杂合(Vv)果蝇个体数、残翅(vv)果蝇个体数都没变,而总数变成了原来的二倍,所以v基因频率、杂合果蝇比例以及残翅果蝇比例均降为原来的一半,所以ACD都正确。答案:B。对于紧张的考试过程中,能选出答案就OK了,能节省时间才是王道。对于有些题目能纵观全局,有可能会灵光乍现,一下子就能选出答案。所以做题时对于一时找不到思路的题目,可以放下,先做其他的题目,等转一圈回来时,可能一眼就能看出答案了。

相关阅读:

1.老师,为什么不能开方?

2.高考姊妹题赏析(9)——不具备完整的反射弧就不叫反射!——10江苏、10全国Ⅰ、11天津、12全国、14海南

3.高考姊妹题赏析(8):Aa在正常个体中而不是在人群中的概率——广东07年和09年的第20题

4.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就一定进化吗?——如何理解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欢迎提供高考姊妹题的新闻线索或写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