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灰鸽语录
积小流以成江海,积跬步以至千里!
学习前,请检查:笔记本和笔是否在手上
高考倒计时距离年6月7日还有天
01
考点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遗传平衡定律
(1)内容: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为一对(A、a)时,
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
q代表a基因的频率,
则:
p2代表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2pq代表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q2代表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2)遗传平衡特点: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代代遗传中保持不变。
①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即p士q=1。
②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即p2+2pq+q2=1。
③已知基因型AA或aa的频率,求A或a的频率用开平方的方法。
2.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1)“定义法”求解基因频率。
某基因频率=某基因总数/某基因和其等位基因的总数()×%。
若在常染色体上,
某基因频率=某基因总数/种群个体数×2()×%;
X染色体上
b基因频率=b基因总数/2×女性个体数+男性个体数()×%。
(2)“公式法”求解基因频率(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为例)。
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
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不同
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
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
3.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变化不同
(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子代中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
(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
考向专训
考向1已知种群个体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
1、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
B.50%
C.42%
D.21%
2、在只小鼠群体中,A1和A2是一对等位基因,研究表明该群体中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1,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1和A2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
B.基因突变能改变A1和A2的基因频率
C.A1和A2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
D.A1的基因频率为40%,A2的基因频率为60%
以下答案!
1、解析:A.a基因频率已知,据此可推导出各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种群1中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AA=64%,Aa=32%,aa=4%;
种群2中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AA=36%,Aa=48%,aa=16%,
则混合后的大种群中各个基因型的频率变为:AA=50%,Aa=40%,aa=10%;
混合后的A基因频率=50%+40%×1/2=70%,a基因频率=1一70%=3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随机交配后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答案:C
2、
解析: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A错误;
基因突变是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之一,B正确;
A1和A2基因是等位基因,根本区别是二者碱基序列不同,C正确;
由题意可知A2A2的个体数是-0-=只,因此A1的基因频率是(0×2+)(×2)×%=40%,A2=1-40%=60%,
D正确。
答案:A
考向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3、某小麦种群中,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则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A.50%和40%B.50%和62.5%C.50%和80%D.62.5%和50%
4、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人中,各种基因型的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这人中,b的基因频率为()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人数
78
14
8
70
30
A.85%B.30%C.20%D.15%
以下是答案!
1、解析:感染锈病之前,小麦种群中TT为20%,Tt为60%,tt为20%,所以T的基因频率为20%+1/2×60%
=50%。感染锈病后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所以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TT、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3/4,T的基因频率是1/4+1/2×3/4=62.5%,B正确。
答案:B
2、解析:X染色体上b基因的数量是14+8×2+30=60,B基因+b基因的数量为78×2+14×2+8×2+70+30=。b基因频率为60-×%=20%。
答案:C
5、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______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_,A基因频率为_____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答案
解析:
(1)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对于只有一种基因型Aa且雌雄个体数目相等的果蝇群体而言,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1:1。
从理论上分析,Aa随机交配相当于Aa自交,故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aa的数量比应为1:2:1,A基因频率为0.5。
(2)依据上述分析,若产生第一代中不是1AA:2Aa:1aa,而是2Aalaa,则可推知,该群体存在显性纯合子(AA)致死现象。由第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可计算A、a所占比例为:A=1/3,a=2/3,
故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
(2×1/3×2/3):(2/3×2/3)=1:1。
答案:(1)1:11:2:10.5(2)A基因纯合致死1:1
02
知识必背
1、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2、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3、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的利害性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
4、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5、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使两种生物共同进化。
6、生物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要求:阅读完成之后,务必留言
点“在看”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