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疾病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的间叶源性肿瘤,在生物学行为上可从良性至恶性,其发病机制主要与c-kit基因以及PDGFRA基因突变有关。
基因突变类型的不同导致着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不同,有些生物学行为是偏恶性、偏侵袭性的,有些是偏良性的、偏惰性的;有些对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敏感,有些则不敏感。那么,具体哪些情况需要靶向治疗?GIST的靶向药物都有哪些?该如何选择?
是否需要行靶向治疗,要看术后危险度分级。比如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核分裂象、肿瘤是否破裂等,来评估术后的复发风险,如果是低危风险,只需随访;而如果是中高危风险,就需要术后尽快给予靶向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治疗持续时间为:中危(非胃3年,胃1年)、高危(至少3年)、肿瘤破裂(考虑延长治疗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靶向治疗前,GIST患者均应行基因检测以指导治疗,因为不同基因突变类型GIST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因而用药选择也不同。如:
·PDGFRA外显子18DV突变,NF-1,SDH,GIST对伊马替尼原发耐药;
·c-kit外显子9突变晚期GIST伊马替尼需加量服用;
·PDGFRA外显子18DV突变对阿伐替尼敏感。
因此,对于复发转移/不可切除的GIST患者,一线治疗一般推荐伊马替尼mg/d,但对于c-kit基因第9号外显子突变的晚期GIST患者,推荐伊马替尼高剂量(~mg/d)治疗;
对于复发转移/不可切除的PDGFRA第18号外显子突变GIST患者可选择阿伐替尼。
此外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晚期GIST患者建议换用舒尼替尼或伊马替尼加量。瑞戈非尼可用于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治疗失败后的三线治疗;瑞派替尼可用于晚期GIST的四线及以上治疗。对于拟行术前治疗的GIST患者,可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伊马替尼或阿伐替尼。完整切除术后PDGFRA基因外显子18DV突变的GIST患者对伊马替尼原发耐药,其他突变类型患者行伊马替尼mg/d治疗。
总体而言,对于GIST的靶向治疗,有着丰富的药物可以选择,比如一线有伊马替尼,PDGFRA18DV突变有阿伐替尼,二线有舒尼替尼,三线有瑞戈非尼,四线有新上市的瑞派替尼等等。可以说,GIST的靶向药物治疗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型靶向药物上市,所以即使是晚期复发转移的患者,也不应丧失信心,只要坚持规范治疗,医患一起努力,那么未来把GIST变成如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控的“慢病”,也就是长期带瘤生存,也将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