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蜀文明与成都最早的科幻基因 [复制链接]

1#
再过一个多月,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就将在成都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幻作家和幻迷们将来到这片被古蜀文明之光照耀过的土地上,尽情地欢聚、畅想。和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文明一样,古蜀文明也是逐日的文明,金色太阳的万丈光芒,曾给古蜀人带来无限的崇拜与无尽的遐思。他们将这崇拜与遐思寄托在绕日飞翔的神鸟之上,在多年前便创造出无比经典的“太阳神鸟”。过几天,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知名考古学家王仁湘又将来成都,然后去三星堆新馆看看。“似乎有点儿新发现,新感觉”,他说,“有一个关于8号坑出土神坛的新线索,可能与太阳崇拜有关。”很多个“新”,来自悠久的“旧”。古老的神话与传说,一向是科幻和奇幻创作的重要素材,放之世界皆然。在古蜀文明中,或许能发现成都最早的“科幻基因”。古蜀人知道那团火球在飞旋太阳神鸟金箔的简练与现代感,远超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想象。金箔采用热锻、锤揲、剪切、打磨、镂空等多种工艺技法,图案纹饰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中心镂空,内有十二条弧状芒尖呈环形排列。外层四只正在飞翔的鸟首尾相接,环绕金箔一周。王仁湘在其著作《凡世与神界——中国早期信仰的考古学观察》中写道:“也许这图案只有一种解释,空灵的中心象征太阳,弧形芒尖则象征太阳四射的光芒。环绕着太阳飞翔的四鸟,带动太阳转动。美好的创意,精致的制作。”但他随即提出这个问题:金箔上果真是太阳与太阳鸟图像吗?难道还有别的解释吗?金沙遗址博物馆中的太阳神鸟金箔王仁湘指出,太阳本体和太阳光芒并非同一事物。“金箔上的太阳之形,设计成了一个旋动的天体。聪明的古蜀人,他们想象太阳是在旋动中升起的。金箔上的太阳,其实是用旋动的炫目的光芒衬托出来的,太阳的本体已经隐去。”较真这个在普通人看来可以完全忽略的差异,是因为其中隐含着重要的文明密码:古蜀人知道,这团光焰万丈、肉眼决无法直视的巨大火球,是会旋转的。这个旋转,不是单指古人以为太阳绕着地球运行,而是应该认识到了太阳也在自转——是的,这颗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不仅有公转,也有自转。位于银河系猎户座旋臂的太阳,距离星系中心约~光年,它的公转就是太阳带着太阳系绕银河系的质心——银心所作的运动,速度约为每秒公里,绕(银河系)一圈需要大约2.5亿年。NASA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