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基因编辑峰会11月27-29日在香港召开,而一则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信息已经引起医学界集体讨伐。
11月26日下午,位科学家在新浪微博“知识分子”账号上发布联合声明,对“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进行强烈谴责。声明称,“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声明针对的是人民网26日上午报道,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他的团队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具体来说,该实验团队试图在人类身上禁用一种名为CCR5的基因。该基因会形成一个蛋白质门口,允许艾滋病*,即导致艾滋病的病*,进入细胞。
自年CRISPR技术被阐明后,科学家已经陆续运用该技术为人类健康与疾病治疗领域带来了诸多福音。
但此次,这对双胞胎的出生,引起了医学界普遍反对。
“这意味着这一刻人类其实已经是被改变了。这两个小孩已经缺失了我们长久进化以来一直带有的基因,不管这个基因有什么功能。”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健康及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表示。他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要做和人类相关的实验,一般只有体细胞会作为基因编辑的实验对象,比如提取一部分血液细胞加以“修饰”。
“这些体细胞里被修饰的基因不具备遗传性。”他强调,“这样的实验和这次的研究有本质区别。这对双胞胎的出生,意味着他们身体里所有的细胞里都存在着被编辑过的细胞,会有遗传性。”
包括张林琦在内的不止一位专家都对该项研究的伦理性提出了巨大质疑。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李大力亦对媒体表示了自己的震惊,“基因编辑怎么可能用到健康的胚胎上,而且最终小孩出生了。”
他也提到了遗传性的问题,称受精卵的基因编辑与子宫内胎儿的基因治疗有显著区别,因为后者会发生生殖系转移,为伦理的禁区。“作为基因编辑研究者,我完全不明白这项置伦理红线于不顾,置受试者本人健康与家庭稳定于不顾,置中国科学家群体的共同意识和声誉于不顾的所谓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不管怎样,应该受到强烈的谴责,如果有违法律法规还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关技术的成熟度是另一个引发